何续长韵知乎小说(宋韵宋韵)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_何续长韵最新小说_笔趣阁(宋韵宋韵)

《何续长韵》这本书大家都在找,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,小说的主人公是宋韵宋韵,讲述了​拉起了明哥儿,让奶娘把筠姐儿抱了下去,又叫人将药拿来,命喂宋韵喝下,宋韵知道不中用,就推开了。“母亲不必忙,我也就这样罢了,只是有几句话,若是不交代清楚,心里总是记挂着,不得安生。”婆婆刘氏抹了泪水,哽咽道:你说。”...

点击阅读全文

《何续长韵》这本书大家都在找,其实这是一本给力小说,小说的主人公是宋韵宋韵,讲述了​拉起了明哥儿,让奶娘把筠姐儿抱了下去,又叫人将药拿来,命喂宋韵喝下,宋韵知道不中用,就推开了。“母亲不必忙,我也就这样罢了,只是有几句话,若是不交代清楚,心里总是记挂着,不得安生。”婆婆刘氏抹了泪水,哽咽道:你说。”宋韵觉得有些闷,缓了好久才叫了儿子上前来,十三岁的明哥儿跪到了她床边,哭叫母亲,她紧紧握住儿子的手。“……母亲病了这些日......
何续长韵


《何续长韵》精彩章节试读

迷雾中传来声声佛音,她慢慢地靠了过去,只见一和尚坐在云雾里念经,那声音舒缓绵长,她听得身心舒畅。

宋韵抄过不少佛经。

她怀着小女儿的时候,娘家传来祖母故去的消息,她忧思太过,心气郁结,导致女儿早产又加难产,所有人都说保不住了,是她拼了命的,泪流满面的在心里求了多少次神佛,才终于将女儿生下来。

可也因为是早产,女儿身体一直不好,时常三痛两病的,有一次不小心吹了风,到夜里却突发高热,要不是就医及时,差点就那么没了。

后来听说东山上的白云寺庙很是灵验,就带着女儿去了。

磕下了九九八十一个头,在佛前许下心愿,若儿女一生顺遂平安,她愿折寿来换….那一年女儿果然无病无灾。

自此以后,她就潜心向佛。

她为了让女儿平安长大,多少年来,抄佛经,捐香油钱,供灯建塔,凡是给女儿添功加德的事她都做,只希望保佑她的筠儿,平平安安的长大成人,她还在上房的隔间后请了一尊菩萨,日日参拜,所以对于佛经来说,也不算陌生,听到时,多少能认出来些,可眼前这个和尚念的,她却听不出来。

于是便靠了过去行了礼。

“老菩萨好,这念什么经?”

和尚只管笑眯眯着念,也不见理会她。

宋韵觉得奇怪,四处都望不到边,雾蒙蒙的一片,她四处探望了一些,什么也瞧不见,才走了两步,忽听见女儿的哭声,心里就急了起来。

“大姐儿?大姐儿别哭,母亲在这儿呢!”

她急忙四处寻找,总是没见到,那哭声却越来越厉害,宋韵听着揪心,胡乱跑起来,谁知道方才那安静念经的和尚,突然出现在她面前,手里凭空变了个钵来,那钵钵越来越大,就要将她盖住。

和尚不再念经,只反复重复一句话。

“凡属一切,皆为命数,心愿已成,不必留恋。且随我去了干净。”

宋韵霎那间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,便拼了命的要跑掉,却冷不防被裙脚绊了一下,摔了一脚,眼见着那金钵要将她罩住了,宋韵惊恐大叫,嘴巴却像被捂住了似的出不了声,她又急又怕,女儿的哭声也越来越大,她努力扯开嗓子叫喊。

这一叫,就睁开了眼。

方是一梦又醒了,宋韵仍旧吓得厉害,心扑通扑通地跳着。

天已经大亮,屋子里站着许多人,婆婆刘氏,丈夫林阅华,还有儿子女儿以及丫鬟等一众人。

林阅华目光通红,看着她的眼睛躲闪不清,想来多少有些惭愧。

婆婆刘氏眼角挂着泪水,看来也没睡好觉。

一双儿女坐在她床边,正哭得伤心,忽见她醒了,女儿筠姐儿哭得更加厉害起来:“母亲!母亲不能抛下筠儿,母亲,筠儿一定听话……”

稚子何辜?这一声声母亲,把宋韵的心都哭碎了,只是这一梦过后,她已经知道再不舍,也由不得她了。

她这一生过得不算如意,亲情,爱情好像都没有那么顺遂,但她这一双懂事可爱的儿女的出现,让她觉得这一生也算圆满了,所以即便是为了儿女舍去生命,她也心甘情愿。

但一看到孩子,她的心就疼起来,她还没看着她的儿女们长大成人,成家立业……最终,万般的不舍,都融成了眼角的泪珠。

刘氏拉起了明哥儿,让奶娘把筠姐儿抱了下去,又叫人将药拿来,命喂宋韵喝下,宋韵知道不中用,就推开了。

“母亲不必忙,我也就这样罢了,只是有几句话,若是不交代清楚,心里总是记挂着,不得安生。”

婆婆刘氏抹了泪水,哽咽道:你说。”

宋韵觉得有些闷,缓了好久才叫了儿子上前来,十三岁的明哥儿跪到了她床边,哭叫母亲,她紧紧握住儿子的手。

“……母亲病了这些日子,一眨眼,你都长那么高了,还记得那年你才两岁,在院子里玩,摘了一朵花儿就颠颠的跑来说给我戴,还没我膝盖高呢!”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。

“母亲!”明哥儿哽咽喊着,他比筠姐儿大,自然知道要发生什么。

明哥儿性子坚强,但从小就是个小大人的模样,天冷了提醒她添衣,天热了给她扇扇子,下了学头一件事就是来给她请安,行事稳妥得都不像个孩子,如今却伏在她的枕边哭泣,宋韵心里绞疼。

可有些事情,却不得不叮嘱了,趁着所有人都在,这件事也好有个见证。

儿子是她一手教养的,很争气,前不久过了院试,行事为人十分妥贴,长得也比他父亲俊朗,凡见过的太太奶奶们,没有不喜欢的,也有人来向她打探结亲消息,她都笑着带过。

从前总想着,她要给她的好孩子慢慢挑个好的,只是如今怕是不能了。

可巧几月前去知府史家的宴会,遇到了同时北方嫁过来赵太太,赵大人如今已擢升户部侍郎,赵太太膝下两女一儿,不知道在哪里听说了儿子,便露出要结亲的意向。

她一向听人说赵家的两个女儿十分端庄,那日便瞧着带来的大姑娘行事为人落落大方,人品也贵重,便十分满意,听明白赵太太的意思,她便十分熟络地与赵太太唠起家常来,赵太太会意,就说过些日子请她喝茶。

可巧她次日就去了白云寺,回来就病倒了,这期间赵太太还几次来探望,或许是有所预感,她私下里就与赵太太交换了信物,赵太太还了她一个镯子,这便是说定了。

“明哥儿自幼懂事,我向来没有不放心的,只这一件事儿,我只好托付给母亲了。”

说着,命绿枝将一个雕花漆盒装着的白玉镯子交给了刘氏。

明哥儿自幼聪明又孝顺,常带着妹妹在刘氏面前尽孝,又是嫡长孙,是要继承家业的,刘氏没有不喜欢的道理,刘氏虽然有时糊涂,倒也不至于大是大非不分,便万分答应了。

明哥儿有了赵家这门亲事,即便后来林阅华再娶,哪怕是娶了刘云珠,也威胁不到明哥儿,有了明哥儿撑着,筠姐儿她也就放了几分心,等过几年明哥儿媳妇进门,自有她嫂嫂帮衬着。

可为人母,哪有真的放得下心来的,尤其是她的筠姐儿,才不到十岁,想到这里,宋韵心里又难受起来,只可恨林阅华如此糊涂,若他明白些,宋韵何至于临了都要事事担忧?

这边说完,宋韵让明哥儿退下,只留了刘氏和林阅华在屋子里。

她缓了口气,看向林阅华:“我知道老爷痴情,一向我去了,也不必委屈了自己,若是看谁对眼儿了,便由婆婆做主,只是一点,不要委屈了我们的孩子……”

宋韵一向要强,很少有这样说软和话的地方,一想到因为自己把宋韵气成这样,林阅华便十分自责,眼眶就红了起来。

“你放心,我断不会如此糊涂!”

她相信此时的这句话他是真心的,只是以后就难说了,宋韵也没有办法去索要什么承诺,毕竟人都靠不住,要什么许诺呢?

又拉起了刘氏的手:“自我到家里来,父亲母亲把我当亲女儿似的对待,只是我自己不争气,享了些福气就变这样了,只怕以后不能孝敬母亲了,母亲日后定福寿绵长,替儿媳看着明哥儿筠姐儿长大成人,我就是化成了灰,也没有什么遗憾了……”

这一番话说得感人肺腑,刘氏眼睛更是没断过泪水,在作为儿媳妇这一方面,宋韵一向尽心尽力,没有冒犯过刘氏,自然刘氏待她也十分亲厚,所以刘氏一听到这话,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感就涌上心头。

一时屋子里都弥漫着悲伤的气息。

还是宋韵打破了这一切。

她亲自交代了屋里人的去处,千叮咛万嘱咐两个孩子的乳娘,绿枝等人,这才精疲力尽的歇下了。

屋子里人群散去。

到了夜里,宋韵倒精神起来,甚至还吃了两块儿山药糕,还和绿枝等四个大丫鬟说了好些话,哪两个去明哥儿院里,哪两个去筠姐儿院里,名下的嫁妆又交给谁管着等等繁琐细碎的事情,她都打算明白,交代清楚。

后半夜的时候,她就有些神智不清了。

又见到那个海棠花下,小小的她歪坐在母亲怀里,有穿红戴绿的小丫鬟跑过来,说:“给大姑娘做衣服的裁缝到了!”

母亲就笑眯眯地领着她往屋里走。

又听到有人在耳边哭喊些什么,说是放心,又有什么亲家之类的……都混杂在一块儿,炸得她耳朵嗡嗡作响。

宋韵觉得吵闹得很,便将头蒙到了被子里,就此睡去了……

小说《何续长韵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点击阅读全文